省元缪烈考记
(2018年 缪长钻)
缪烈,南宋嘉熙元年(1237)“省元”,嘉熙二年进士及第。何谓省元?即在尚书省礼部主持全国统考时名列第一的奏名进士。踏上仕途后,他从福州府学教授、秘书省正字、到巡抚漕运的侍郎(相当现在的副部级)。他是穆阳缪说后裔,死后葬穆阳池柄山。七百多年来一直不知其后人迁居何方,宗谱没有记载,现发现迁往无锡历山。故特撰考记,以昭后人。 缪烈上舍、省试皆第一 先说上舍: 国子监,在唐代既是中央教育管理机构,又是最高学府,其下总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六学。士子凭父祖官品高低,进入相应的学校读书。其中能入太学的,须“五品以上子孙、职事官五品期亲若三品曾孙及勋官三品以上有封之子为之。”(注:何忠礼著《南宋科举制度史》第61页) 入宋,随着门阀势力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赵宋统治者为防范势家大族的再起,有意降低其入学资格。“京朝七品以上子孙”,即可成为国子学生员,太学生则“以八品以下子弟若庶人之俊异者为之”,(注:何忠礼著《南宋科举制度史》第61页)太学生开始趋向平民化,杰出异常的平民百姓也可以进入太学就读。 南宋太学也实行三舍法,太学生通过考试,积分合格者,依次由外舍升内舍,由内舍再升上舍。上舍生积分高而考试又优秀者,即可成为“释褐状元”,补承事郎(正九品京官)。(注:何忠礼著《南宋科举制度史》第63页) 缪烈就读于南宋临安的最高学府——太学,通过考试,积分合格,依次由外舍升内舍,由内舍再升上舍。且通过“期末”考试,总积分名列第一,所以在志书中记载为“上舍第一”。(见后《福宁州志》) 再说省元: 进士科一般分为三级考试,所谓“三年大比”,第一级是“州试”,或称“郡试”、“解试”,合格者称“举人”,其第一名称“解元”;第二级是“省试”,或称“乡试”,只有举人才有资格参加尚书省礼部的更高一级考试,中试的第一名称为“会元”或“省元”,省试录取的进士,称奏名进士,意为须向皇帝奏名,等待殿试后才能正式录取的进士;第三级是在京师举行的“殿试”或称“廷试”,南宋奏名进士在殿试中再不会被黜落,但是甲第和名次高低有变化。 缪烈在嘉熙元年(1237)礼部主持的全国进士科统考中名列第一,即省元。但在次年的“殿试”时,未能夺取廷对第一,嘉熙二年榜首(状元)是今温州人周坦。宋元间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二《选举考五》:“嘉熙二年,进士四百二十二人,省元缪烈,状元周坦。”同时榜眼、探花也与他无缘,佛山赵国清《宋朝进士三鼎甲题名录》:嘉熙二年“榜眼:邵泽,字君美,闽县人。探花:赵木,字希周,长沙人。” 南宋的甲第沿袭北宋旧制,每举皆分五等或五甲,分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以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科为例,一甲、二甲赐进士及第;三甲、四甲赐进士出身;五甲赐同进士出身。民间常将宋代进士一甲第一、二、三名分别冠以状元、榜眼、探花,其他合格者称“进士”。在宋代,状元、榜眼、探花之称只是一种流俗而已。进入元代,科举甲第由五甲改成三甲,分别赐予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即使此时,状元、榜眼、探花仍然是民间的称呼。它们正式为朝廷所承认,作为官方授予一甲三名及第进士的荣称,则开始于明代。(注:何忠礼著《南宋科举制度史》第141页) 至于在省试中落第的举人(即得解士人),在宋代并非功名,不能授官入仕,与后来明、清时候的举人大不一样。 缪烈是福安穆洋人 首先是《三山志》最早记载缪烈为长溪人。梁克家撰淳熙九年(1182)《三山志•人物类七•科名》:“嘉熙二年(1238)戊戌周坦榜,缪烈,省元。字允成,贯开封府,居长溪。”(笔者注:越六十六年,朱貔孙续补淳熙以后的“科名”两卷,至宝祐四年(1256)文天祥榜。) 先从《福宁府志•地理志•沿革》中了解一下长溪县的历史沿革: 晋太康三年(282),析侯官县置温麻县,今府治(指今霞浦)及连江一带皆是,连江旧名温麻县。属晋安郡管辖。唐武德六年(624)废温麻县置长溪县,时闽州移治于泉州,而长溪亦隶属泉州管辖。都督王义童移长溪县治连江,以长溪地为宁远镇。嗣圣十九年,复置长溪县,而连江自为县如故。元至元二十三年(1363)升福宁州,明洪武二年改州为县,成化九年复为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州为府。 开元十三年(725)改闽州为福州,福州先为建安郡,亦为晋安郡,亦为晋平郡,又为泉州,又为闽州,至是始改为福州。长溪县属之。开成(836-840)中,析县宁川地为感德场。五代伪闽龙启初(933),升感德场为宁德县。宋咸平三年(1000),析宁德关隶镇为关隶县。今政和地。元丰四年(1081),连江县归我招贤二里。淳祐五年(1245),析长溪县永乐乡二里,霍童乡三里,为福安县。 从以上长溪县的历史沿革到淳祐五年(1245)析长溪县置福安县,当《三山志》科名部分后人增补至宝祐四年(1256)时,对嘉熙二年(1238)的进士缪烈,没有按新建的福安县来记载,仍习惯按“长溪县”记载他的居住地。 其次是《福宁州志》记载缪烈为穆洋人。嘉靖十七年(1538)《福宁州志•人物•名宦•福安》:“缪烈,字允成,号仲山,十八都穆洋人。少有大志,颖敏嗜学,习诵至忘寝食。上舍、省拭皆第一,举进士,特添差福州教授。事亲孝,日率子教讲正学,不喜怪诞,士骎有成,四方从学者众。迁正字,授抚曹(笔者注:应为“漕”)侍郎。尝著《春秋讲义》十卷,并《仲山集》数卷。” 到纂修《福宁州志》时,福安已建县近三百年,此时的福宁州辖本州和福安、宁德两县。并将缪烈从原来的长溪县划归到福安县十八都穆洋。之后的万历《福安县志》和万历王应山的《闽都记》都沿用此记载。 缪烈籍贯开封居住长溪 《三山志》记载缪烈“贯开封府,居长溪。”贯即籍贯,指原籍,出生地。 南宋科举制度,在科诏颁布后,才允许士子投牒应举,填写“所应科目、姓 名、乡贯、年甲、三代、户头,举数、年月。”(注:何忠礼著《南宋科举制度史》第53页)“乡贯”即祖先居住的地方,即籍贯。在乡试临考之际,须先在卷首标明本籍贯或居住地,户籍是礼部审查的主要内容。(注:《宋会要辑稿》:选举[M].北京:中华书局,1957) 北宋太祖建隆元年(960),陈桥兵变后,以开封为国都,称东京。到钦宗靖康二年(1127),历时167年。靖康二年北宋国都开封被金国占领,金代,置行台尚书省于汴京,并设汴京路开封府。贞元元年(1153),金改汴京为南京,将汴京路改称南京路,以南京(开封)为都19年。 查穆阳1991年《缪氏宗谱》,缪烈的祖父“缪元亨,宋将士郎”,父亲“缪公迈,宋咸淳丙寅年(1266)将士郎”。将士郎是从九品的文散官,为散阶官最低品级,相当于现在的正科干部。缪烈1237年以全国统考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成为1238年周坦榜的及第进士,以此推算他约出生于1212年,而他的祖父约出生于1160年。缪烈籍贯开封,也就是说他的祖父缪元亨可能出生或户籍在开封。至于他的祖先为何入籍开封,宗谱中没有注明,待考。之后,他的祖父和父亲均为南宋最低品级文散官,缪烈年老时回归祖居地穆阳居住,死后也葬于穆阳。 缪烈是闽中理学的杰出人物 《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之四十《抚漕缪允成先生烈》:“缪烈,字允成,福安人。嗜学孝亲。上舍、省试皆第一,举进士。添差福州教授。日率子弟,讲明正学。迁正字,授抚漕侍郎。著《春秋讲义》、《仲山集》。(《闽书》)”此文载明是录自明代何乔远《闽书》。“讲明正学”,其“正学”即儒学发展至理学阶段的称谓。 缪烈官至抚漕侍郎(副部级) 缪烈1238年进士及第,史书记载的第一个职务是福州“府学教授”,明弘治三年(1490)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之三十一《秩官•福州府•(州学)教授》:“缪烈,淳祐间任(1241-1252)”。《八闽通志》也只记载了他大概的任职时间。 万历二十五年(1597)《福安县志•人物•文学•宋》中记载缪烈的第二个职务是“正字”。“正字”始置于秘书省。秘书省是管理国家藏书的中央机构,正字是官名,与校书郎共同校对典籍,刊正文章。从八品,相当于现副处长。缪烈的第三个职务是“抚漕侍郎”。抚漕,即廵抚漕运的简称。“侍郎”也是官名,郎官的一种。自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地位仅次于尚书,正三品,相当于现副部长级别(笔者注:如同中华民国时中央政府所属各部的副部长称次长)。南宋的漕运隶属于尚书省工部,缪烈的职务是侍郎,应指工部侍郎或具有侍郎品级的巡抚漕运大臣。抚漕是朝廷派出管理和巡抚漕运的大臣,因此也称漕抚。如明代嘉靖十一年十月甲辰,漕运总督缺,马卿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往督漕运。清代《千顷堂书目》有《马卿抚漕奏议十卷》。永乐年间置漕运总兵官,宣德年间又遣侍郎、都御史、少卿等官督漕运。缪烈的第三个职务归纳为:巡抚漕运的侍郎(副部级)。 穆阳之名缘于缪烈 万历四十年(1612)王应山《闽都记》卷三十三记载:“穆阳,在十八都。缪氏聚族于斯。缪与穆同音、义也。抚曹(笔者注:应为“漕”)缪烈有《穆洋八咏》。”这就是“穆阳”之名的由来。可见,穆阳原来写作“穆洋”;而穆洋又来自“缪洋”,因“穆”与“缪”同音、义的缘故;缪洋则因为“缪氏聚族于斯”。大抵到北宋后期,就由民间唤作“缪洋”而被记载于南宋淳熙《三山志•地理类六•海道•官井洋港》:“西源出处州龙泉界(首溪)。东流百里至斜滩,过载首,合松潭溪,白沙镇(绍兴初废),至廉村;一出政和县界,经麻岭至缪洋三十里,至廉村,会龙泉溪,南流为江,过甘棠港。”至明朝万历年间的志书里已经记载为“穆洋”,如今写作“穆阳”。 穆阳狮子岩,其崔巍壁立,远望形似一只踞狮雄峙穆阳后山,故有狮子岩之称。《穆阳八咏》多已佚失,唯留《狮子岩》一首,载于万历《福安县志•與地志•山川》: 狮子岩 宋•缪烈
幽岩萧飒商飙⑴起,一天灏气⑵凉如水。 金井⑶梧飞兰菊芳,长江浪冷莼鱼⑷美。 雁字半侧银钩攲⑸,云光扫净光陆离。 桂花岩前香满枝,随意吹送到书帷。 碧潭烟钦⑹琉璃滑,素娥乘鸾下天阙。 清辉深射水晶宫,虚明澄澈蛟龙窟。 上下天光一镜浮,冰轮碾破一天秋。 今来古往事悠悠,月自升沉水自流。
【注】 ⑴商飙:指秋风。 ⑵灏气:弥漫在天地间之气。 ⑶金井:井栏上有雕饰的井。一般用以指宫庭园林里的井。 ⑷莼鱼:莼羹鲈脍:成语,表意为味道鲜美的莼菜羹、鲈鱼脍,比喻为思乡的心情。成语典出《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贵在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这个成语也有赞美不追逐名利的意思。 ⑸攲[qī]:倾斜。 ⑹钦:钦,欠貌。——《说文》。段玉裁注:“凡气不足而后欠,钦者,倦而张口之貌也。”
【译】 狮子岩深幽之处萧飒的秋风吹起 漫天的空气冰凉如水 井边梧桐叶落、兰菊芬芳 秋季总让人想起家乡的莼鱼味美 倾斜的弯月下雁群成列而飞 云层中漏出的日光怪异离奇 岩前丹桂花开香满枝 随风吹送到书斋的帐帷 碧潭薄雾如琉璃光滑 招引仙女乘鸾离开天上宫阙 皎洁的月光照亮水晶宫 使龙王的住处清澈明亮 天光水色交相辉映如明镜悬浮 明月如轮碾破一天秋色 自古以来往事悠悠 月自升沉水自东流
【赏析】 这是一首秋季登高览胜触景生情的感慨之作,为十六句七言长诗。诗人登上狮子岩,从傍晚到月出,流连观赏家乡的美景。前四句描写诗人在秋凉之时登高,联想到晋代张瀚“莼羹鲈脍”的典故,也表白了人生贵在适志不必追逐名利的志向。五、六、七、八四句,描写月下秋雁南归、丹桂飘香的典型秋景。九、十、十一、十二四句,诗人遥望远处,碧潭薄雾如烟袅袅升起,浮想自己置身素娥乘鸾、月照龙宫的仙境。十三、十四两句,诗人极具想象,用如轮的明月碾破一天秋色。形象化的语言“碾破”,富有动感地将天光水色交相辉映的眼前美景刻画得生动传神,把读者带进一个滚动的仙境,追随月光的缓慢脚步,浮想联翩,变幻无穷,言尽而意远。尾联最后二句,灵活运用了辛弃疾的词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并巧妙地将李清照独自飘零的“花”(李清照词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变换成当前升沉自如的“月”,以此感叹古往今来的多少往事,已物是人非。让人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另外,缪烈还有遗诗一首见载于穆阳《缪氏宗谱》: 芙蓉花 春间插一枝,秋后开数朵。 朝露花正妍,夕阳花已老。 人生安得长少年,莫惜床头沽酒钱。 劝君有钱问酒家,君不见兮芙蓉花。
《狮子岩》是一首怀旧诗,而《芙蓉花》则充满对时光流失的感叹,年华易逝,朝花夕拾。这两首诗应是缪烈晚年回乡之作。 缪烈参与了《类编皇朝大事记讲义》的编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评类下有《类编皇朝大事记讲义》卷一:“黄甲省元肇庆府学教授温陵吕中讲义,省元国学前进士三山缪烈、兰皋蔡柄编校。” 为瞻仰乡贤在穆阳建“仰止祠”(见万历《福安县志•营缮志•仰止祠》),祭祀郑寀、缪烈、谢翶“穆阳三贤”(笔者注:爱国诗人谢翶是缪烈的外孙)。万历《福安县志•坊表》:“省元坊【嘉熙二年(1238),为缪烈立穆洋】”。“奕世元奎坊【万历十年(1582),为缪烈、缪一凤同立十八都穆洋】”。 缪烈墓葬穆阳池柄山 万历《福安县志•杂记志》:“抚曹(笔者注:应为“漕”)缪烈墓,十八都穆阳池柄山。” 早年村民在穆阳池柄山上建房挖地基时,无意挖到该墓碑,便收藏家中长达30余年。碑为青石,长45厘米、宽35厘米,碑文“有宋教授省元缪公之墓”。现藏穆阳缪氏宗祠,确认为缪烈墓碑。 穆阳《缪氏宗谱》:……休→拥→念→温→弓→嘉→元亨→公迈→烈→懋国→昌衍→泰曾,并在缪烈名下注“字允成,行五七,号仲山。配戚氏,生子一懋国、女一适同乡樟南坂谢錀(编者注:南宋爱国诗人谢翱之父)。宋嘉熙戊戌年进士。葬池柄山。”缪烈的子孙可能迁居在外,未返回修谱,故世系图中只有这简单的记载,名下没有详细的家状。 缪烈后裔迁居无锡历村 2012年无锡市政府清理舜柯山北麓的山坡地,开辟无锡国家森林公园山泉广场时,在历村南、舜柯山北麓的獾场内发现二块墓碑和遗存的石棺。墓主是缪衷与妻王贞静。缪衷的墓铭是南京礼部侍郎、乐清人章纶(1413—1483)撰文,中书舍人、金陵杨杞书写,南京户部主事、宁国王达篆写石盖。铭文约有20%的字已无法辨认,其大意是:缪衷,字景初,生永乐元年(1403),卒成化六年(1470),享年68岁,成化九年(1473)葬于布政里历山。次子乡进士(举人的别称)昌龄请章纶撰写碑文。缪衷娶王氏,生三男。长昌年,次昌龄,三昌民。孙男七人元吉、元庆、元明…… 进士、金华叶睦杰撰文,邑人盛颜书篆的墓志铭,墓主王贞静“缪景初之配也”,生永乐三年乙酉(1405),卒成化九年癸巳(1473),享年69岁。“子男三昌年、昌龄、昌民,女一。孙男七……” 即丈夫缪衷卒于成化六年(1470),妻王贞静卒于成化九年(1473),于1473年合葬历山。
[附:缪衷墓志] 明故竹逸处士缪公墓誌 嘉议大夫南京礼 侍郎 乐清章纶撰文 徵仕郎中书舍人 金陵杨杞书丹 承直郎南京户部主事 宁国王达篆盖
成化六年庚寅冬十月七日常竹逸处士缪公卒於家卜以九年癸巳春三月十有三 日葬於布政里历山之原其仲子乡进士昌龄状公实不远数百里来京师乞请予为 铭且曰先君行超乎流俗而志符古人非于燕许手笔以阐扬潜德为之子者曷□□ 天壤间言已泣数行下予闻其辞之哀且嘉其孝忍不铭□按状公讳衷字景初其先 汴人也在宋有讳烈者登省元士至治书侍御史靖康之乱扈跸南渡因占籍锡山□ 是世为锡人曾祖胜山祖瑞卿俱行义隐约田里瑞卿怜爱山水卜筑於梁溪□□□ 雲溪与元提领郑宽甫者同里二人为莫逆交乘□□之舟而会鸡黍之酌者几二十 年提领公无嗣雲溪翁遂以仲子讳敏者□□□□□□□□□□□□而郑母严慧 以严济宽遂守郑之宗祧而不坠其家□□自幼嗜学丱岁时闻吴兴用章时先生□ 诗名字开门授课即籝粮笥书往从学焉居再岁以母疾而归既长志益励朝夕□□ 不释而朱子纲目尤深究意语及前代是非成败因革与其人姓氏年月类能回□□ 新阅尝语人曰纲目一书□□□道我穷处其间亦宜窃其绪余以司家政永乐中□ □指益繁乡人推伯氏为区长公以族子弟之贤身任之上不亏□□□□□□□□ 课下不渔民财乡人宜之性□□劲直不碌碌□世好而尤重然诺敦信义邻□□□ 者或不直於官而于公质之公□以□言人□□□□□植身务循礼度一毫非义□ |
技术支持:缪商科技
© 2014-2019 福建缪氏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