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缪氏委员会

论缪氏三望郡-兰陵、瑯琊、东鲁

2018-11-23 18:5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6052| 评论: 0|原作者: 缪长钻

摘要: 论缪氏三望郡-兰陵、瑯琊、东鲁 (2018年11月 寿宁 缪长钻) 郡是古代行政区域,中国秦代以前比县小,如现在的乡镇,从秦代起比县大:郡县。秦分天下为36郡。汉又增46郡,21国,凡郡国103。隋朝废郡制,以县直隶于 ...

缪氏三望郡-兰陵、瑯琊、东鲁

 

201811  寿宁  缪长钻)

 

郡是古代行政区域,中国秦代以前比县小,如现在的乡镇,从秦代起比县大:郡县。秦分天下为36郡。汉又增46郡,21国,凡郡国103。隋朝废郡制,以县直隶于州。唐朝道、州、县,武则天时曾改州为郡,旋复之。明清称府。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始祖或名人而自创,随着姓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以各姓氏名门望族发祥地的郡名作为郡号的由来。望郡一词,是望与郡的合称。望是名门望族,郡是行政区划,望郡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或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福建缪氏宗谱收录的《三望志》出自缪从龙之手,宋绍兴三十年(1160)缪从龙举进士,绍兴三十二年(1162)他回到故里西浦主持撰修宗谱,并请同榜进士王成(今福鼎人)一并作序,分别于荆山祠谱和凤阳祠谱各存一序。宗谱中有收录缪从龙撰写的《三望志》,其三望指哪三郡?在各地宗谱中有出现差异。西浦荆山祠谱《三望志》记载为“上望东鲁,次望兰陵,下望琅玡。”而西浦南阳祠谱、钱公城山谱、铜公苍南《缪氏通志》的《三望志》均记载为:“上望东海海州,中望兰陵徐州,下望瑯琊沂州。”铜、録、钱三兄弟散居闽浙各地,其现状在宗祠、宗谱、墓碑上记载,铜公、钱公系标注兰陵郡。録公系西浦、穆阳、际头、东岱标注东鲁郡,而官田、江美、坪坑、奥里、两坪则标注兰陵郡。穆阳说公后裔起公迁松罗乡牛落洋村,以前标注兰陵郡,近年又有部分在墓碑上改刻东鲁郡。

 

史上的瑯琊郡、鲁郡、兰陵郡

 

1.琅邪郡(今作“琅琊”),公元前221年设立

公元前221年,秦国最后灭齐国,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取消分封制,国家管理上推行单一的郡县制,废诸侯,立郡县,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后南并五岭以南之南越地,于秦始皇三十三年置桂林、南海、象郡; 北取阴山以南地置九原郡,之后陆续分析出东海、常山、济北、胶东、河内和衡山等郡。琅邪郡为秦朝最初设立的三十六郡之一,郡境为山东半岛东南部。西汉治东武 (今山东诸城)。东汉琅邪国改治开阳(今山东省临沂市北)。北魏治即丘县(今山东临沂东南)。隋唐有沂州琅邪郡。

秦朝郡的官员有守、丞、尉。郡守、郡丞掌管民政,都尉掌管军事,另有监御史(一称郡监)掌管监察。而西汉时如长沙郡因封有长沙王,故《宋书》称缪生为长沙内史,即掌管长沙国的财经事务的官员。

 

2.鲁郡,公元前180年设立

历史上有鲁郡,并无东鲁郡。然缪、唐、孔、邹、丙、南宫氏等皆称东鲁郡。鲁郡相当于现在山东省曲阜、泗水一带地区。

西汉高后(吕雉)元年(公元前187)鲁国,封女婿张偃为鲁元王。公元前180诸吕伏诛,张偃废为侯,鲁国鲁郡鲁郡治鲁县(今山东省曲阜市),领6县:鲁、卞、汶阳、蕃、驺、薛。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复为鲁国。王莽新朝时期(公元8-23),废为鲁郡东汉时期,时为、时为,仍治鲁县,领县如故。曹魏时期,沿袭东汉。统7县:鲁、汶阳、卞、驺、蕃、薛、公邱。刘宋移治驺县(今山东省邹城市峄山之阳),领6县:驺、汶阳、鲁、阳平、新阳、卞。北魏还治鲁县,领5县:鲁、汶阳、邹、阳平、新阳。北齐天保七年(556),废,入任城郡。陏朝大业二年(606),兖州改为鲁郡,属徐州,统10县:瑕邱(今山东省兖州市)、任城、驺、曲阜、泗水、平陆、龚邱、梁父、博城、嬴。唐朝武德四年(621),废。

东汉时为鲁国,是豫州鲁国国治,后为东海国国治。魏、晋时为鲁县,是豫州鲁郡郡治。南北朝时刘宋时为鲁县,属兖州鲁郡。北魏时为鲁县,属兖州鲁郡郡治。北齐、北周时为鲁县,属兖州任城郡。隋初名汶阳县,后改曲阜县,先属兖州,后改属鲁郡。

汉武帝元封五年(106),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除京师附近七郡外,把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每区由朝廷派遣刺史一人,专门负责巡察该区境内的吏政,检举不法的郡国官吏和强宗豪右,其管区称为刺史部。《汉书·地理志》所载103个郡、国,除京畿地区之7郡以外,分属13刺史(均为监察区)

鲁国,治鲁县(今山东曲阜),下辖鲁县、汶阳、卞县驺县蕃县、薛县。琅邪郡,治东武(今山东诸城),下辖东武、诸县、折泉、高阳、广阳、新山、魏其、高乡、赣榆、海曲、琅邪、昆山、机工山、箕国、东莞、灵门、平昌、梧成、朱虚、瓶国、临原、房山、姑幕、祓国、黔陬、柜县、不其、皋虞、长广。汉朝,鲁国属刺史部监察,琅邪郡属徐州刺史部监察

 

3.兰陵郡,公元291年设立

西晋(265-316)行政区划,继续承袭了东汉末年奠定的州、郡、县三级制。州以下分郡、王国。有大国、次国、小国三种类型。但诸王仅得租税,王国如同郡县。郡、王国以下为县。县大者置令即称县令,小者置长即称县长。至于公国、侯国,其地位同县。三国曹魏时期有司、豫、兖、青、徐、冀、幽、并、雍、凉、荆、扬十二州,灭蜀汉后分益州置梁州。到291年时共增至二十一州。

《晋书·地理志》郡县表:“元康元年(291),析东海郡之兰陵、承、昌虑、戚、合乡五县置兰陵郡,治承县。”此时的兰陵郡与琅琊郡并属徐州刺史部(治所在彭城,今江苏徐州),而鲁郡隶属豫州刺史部(治所在陈县,今河南淮阳)。

为什么要设兰陵郡,这也许和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有关。时间不长,发生永嘉(307-313)内乱,导致北方内迁少数民族“五胡乱华”。接着晋朝官民大量南逃迁徙,史称“永嘉南渡”。永嘉七年(313)四月二十七日,司马邺继皇帝位,西晋中原王朝至此名存实亡。建兴四年(316)八月,汉赵刘曜率军围攻长安,长安城内外断绝联系。十一月十一日,晋愍帝出城投降。十二月二十日(31827),晋愍帝被杀,终年十八岁。

 

缪氏为何认定瑯琊、兰陵、东鲁为三望郡

 

《史记》:元公二十一年(前408),元公姬嘉卒,其子显继位,就是鲁穆公姬显。穆公显三十三年(前376)卒,他有庶子以他的谥号为姓,称为缪氏。缪氏始于姬显。

苍南《缪氏通志》载,缪氏以姬显为始祖,传至十八世高公,“为瑯琊郡守”,就有了缪氏瑯琊望郡之说。【有此地方的宗谱记载高公任瑯琊刺史,有误。高公约在东汉(25-220年)初于瑯琊任职。公元前106年,除京师附近七郡外,把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刺史部,每区由朝廷派遣刺史一人。琅邪郡属徐州刺史部管辖。高公,如果在瑯琊郡任职,应称郡守、郡丞、都尉、监御史(或郡监);如果在瑯琊郡所属的刺史部任职,那应称徐州刺史,而不应称瑯琊刺史。】

再传至四十一世忠肃公,西浦荆山祠谱收入1162年缪从龙《三望志》:“瑯琊刺史高公,则因瑯琊称郡。兰陵散骑常侍忠肃公,则因兰陵称郡。” 忠肃公任职时间没有记载,但可参考其堂弟龛公的年表。龛公“仕晋左仆射,因愍帝失驭,晋大兴元年(318)为避乱挈家南渡豫章洪州之丰城。”以此推定,忠肃公约在西晋中晚期任散骑常侍。西浦南阳祠谱收录1190年缪龟从《缪氏郡志序》:缪环仕晋为兰陵刺史,而以兰陵为望郡。两谱记载的人物不同,一是缪忠肃,一是缪环。【史记·申公传】:“兰陵缪生。【注】索隐曰:缪氏,出兰陵。”这一记载可从《康熙字典》中查到。《史记索隐》由唐代朝散大夫、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撰写,说明在唐代“缪氏,出兰陵”已得到认可。

苍南《缪氏通志》记载缪忠肃的职务是左卫将军。左卫将军:三国魏元帝咸熙二年(265),司马昭卒,司马炎即晋王位,分中卫将军为左、右卫将军,负责宫禁宿卫。西晋初,属中军将军,后属领军将军(中领军)。为禁卫军主要统帅之一,权任很重,多由皇帝亲信之人担任。西浦荆山祠谱记载缪忠肃的职务是散骑常侍。散骑常侍:秦、汉皆有散骑,为皇帝侍从。左卫将军和散骑常侍都是皇帝身边的近臣,西晋定都洛阳,其任职地应在洛阳,而不应在兰陵。忠肃公应是在朝廷任要职,因世居兰陵,就有了缪氏兰陵望郡之说。至于缪龟从在《缪氏郡志序》中记载缪环的职务为“兰陵刺史”有误,前面已提到,如果是刺史,应称徐州刺史。

虽有记载东海郡为三望之首,但早就淡出缪氏族人的视野,近代缪氏后人的聚集村中已没有人使用。那么我们就来说说东鲁郡。东鲁并非郡,后人自取之。今山东省,别称齐鲁、东鲁、鲁东。

上述缪氏称瑯琊与兰陵为望郡,皆与先人在瑯琊郡任要职和世居兰陵郡而成为发祥地有关。此外,另一个望郡,缪从龙的《三望志》在不同的家谱中记载不同,有的是东海郡,有的是东鲁郡。西浦荆山祠谱收入缪从龙1162《三望志》:“因伯禽受封鲁东曲阜之地,故称东鲁郡。” 伯禽在位三十三年(前410―前377年)。西浦南阳祠谱收录缪龟从1190年《缪氏郡志序》:“虽郡自兰陵,然祖讳袭,居东海而来,故今名曰东鲁郡。”而在《历朝登第仕祖·缪龛》:“袭弟,官拜右仆射,晋大兴元年(318)九月念三日渡江居洪州,江南东鲁今之东鲁郡始此。”不管是哥哥缪袭还是弟弟缪龛,都在东晋大兴元年东渡后,才有了东鲁称郡之说,其时间与兰陵称郡接近,而与缪从龙在序中所说始于鲁穆公伯禽相差约700年。

穆阳缪氏由兰陵改东鲁的原因

 

从西浦迁穆阳的说公,其后裔缪一凤,任江西赣州府石城、宁都县知县,1577年著《三望志考》(见穆阳《缪氏宗谱》):他查看家乡先世墓碑,宋朝时有书东海缪氏,有书瑯琊缪公,很少有写兰陵的。而谱书所载没有东海、瑯琊之区别,后来皆混称兰陵。为什么呢?我曾经观看寿宁的神主牌,是元时故物,也称兰陵堂上。奕老府君(1260年生,元朝隐士)之世还称兰陵,自那以后改称东鲁,还是东鲁即所谓东海。从缪一凤的考记中可以看出,穆阳的墓碑在宋朝时有书东海,也有的书瑯琊,不统一。到了元朝皆书兰陵。他曾到寿宁查看,元朝也称兰陵。穆阳在元末才改为东鲁。

从兰陵而改为东鲁的原因,缪一凤续述:我尝试询问诸位故老,传说我们的先祖为末支微弱,当中衰时,苦于长支豪强之欺凌,向西溪族人求助。为处分其所遗田地,因此改为东鲁,誓不与兰陵同宗。又有人说,我们祖先在元朝至正年间,红巾军(1351-1368)寇乱,掠夺豪门大族,也有人参加红巾军,我们祖先怕受到牵连,于是改为东鲁郡,以区别于兰陵郡。从道理上说也许是这样,这二种传说,如今难以追查。

总之,穆阳缪氏是元末由兰陵改东鲁,原因是与兰陵划清界线。

 

郡望不一 源流却同

 

缪氏原出鲁穆公姬显,封于鲁国,盛于兰陵,因西晋灭亡,为避战乱举家南渡到洪州丰城,成为南方几省缪氏的始迁祖。历史上缪氏的望郡有瑯琊、兰陵、东海,或者如缪一凤所说:“抑东鲁即所谓东海耶”。先贤缪一凤离我们远去已四百多年,如今我仍为他的考记击掌而歌。虽郡望有别,其源流却同。那就引用一凤公的考记论断来粉饰拙文的结尾吧:姓是生来就有,随先人而来,永远不会改变。而郡望却因地因官所取称号,以区别后代的分支,几代就可能更易。我们缪姓虽然有兰陵、东海之别,其源流未必不同,独称东鲁未必不是兰陵。兰陵、东海都是鲁国大地,所以称东鲁未必不可以,即称兰陵、东海也未必不可以。古代以姓来区别氏族,以郡望来区别姓氏,以支房来区别郡望。至于后来,姓多了则淡化氏族,郡望多了则淡化姓氏,支房多了则淡化郡望,此道理是必然的。我唯恐世代久了容易造成记载错误,所以作此三望志考证,以让后人明白其源同而流异。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小黑屋|福建缪氏委员会

GMT+8, 2024-7-27 12:01 , Processed in 0.046875 second(s), 18 queries .

技术支持:缪商科技

© 2014-2019 福建缪氏委员会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